当前位置:首页 > 怀孕饮食|孕妇不能吃哪些食物,孕妇不能吃哪些水果,怀孕初期吃什么好
时间:7年前 (2018-03-09)来源:怀孕期阅读量: 858
胎儿因素、母体因素及脐带因素都不容忽视!
作者:刘磊
来源:医学界妇产科频道
死胎(stillbirth or fetal death)是指孕妇在妊娠 20周以后,胎儿在子宫内的死亡。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的死亡称为死产,亦是死胎的一种。随着围产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,围生儿的死亡率持续下降。但是,胎儿死亡率的下降幅度远小于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幅度,目前死胎的发生率约占所有围生儿死亡率的 50%。因此,如何降低死胎的发生率仍是产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下面总结一下死胎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。
1、胎儿因素
(1)染色体异常:20周以后发生的死胎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6%。
(2)先天畸形:先天性心脏病、神经管缺陷、脐膨出、腹裂、脑积水等均可导致胎儿死亡。其中最常见的是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或畸形,导致胎儿缺氧死亡。
(3)胎儿水肿:胎儿水肿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。免疫性水肿多继发于溶血性疾病。非免疫性水肿除了与染色体异常有关,还与宫内感染、先天器官发育不良、代谢性疾病与孕妇全身性疾病有关。
(4)胎儿感染:常见的可引起胎儿死亡的病原体感染包括:弓形虫、巨细胞病毒、风疹病毒、单纯疱疹病毒、B族链球菌、细小病毒B19和梅毒等。
(5)胎儿产时窒息。
2、母体因素
(1)死胎中1/3是由于母体因素造成的。孕妇患有肺炎或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,或者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、病毒性肝炎、急性脂肪肝、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,或患有肾小球肾炎、急性尿路感染、肾病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疾病时,均会增加胎儿死亡风险。患有癫痫的孕妇,或者急性阑尾炎孕妇穿孔后伴有腹膜炎时,死胎发生率明显增加。另外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威胁胎儿生存。
(2)各种原因导致的母亲贫血、心脏功能障碍、高血压等都会影响到胎儿供氧,不利于胎儿存活。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,因绒毛浅着床及血管痉挛而致胎盘灌注量下降、胎盘发生不同程度的梗死、胎盘血管破裂而致胎盘早剥等,导致胎儿生长受限、胎儿窘迫甚至死胎。
(3)妊娠合并糖尿病时,孕妇高血糖持续经胎盘到达胎儿体内,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、肥大,胰岛素分泌增加,促进胎儿肝脏的糖原合成、脂肪合成和蛋白质合成,胎儿生长加速,机体耗氧增大,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、死亡。
(4)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较单胎妊娠高4-6倍。死亡的原因:1/3为围产期死亡,2/3死于早产的并发症。单卵双胎的围产期死亡率大约是双卵双胎的三倍。特别是双胎输血综合征(TTTS),会严重影响胎儿存活。
(5)子宫畸形、孕妇腹部外伤及烧伤、孕妇有特殊致畸因子(如大量化学毒剂、辐射)接触史者,均会增加胎儿死亡风险。
3、脐带及胎盘因素
(1)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气体交换、营养物交换的重要通道。脐带发育异常如单脐动脉等可导致胎儿死亡。若脐带受压包括脐带绕颈、缠身、扭转、打结、脱垂、水肿淤血等引起脐带血供受阻,可使胎儿缺氧死亡。常于分娩后方能明确诊断。如脐血管栓塞、破裂或与脐带平行(即无盘绕脐血管)、附着异常(如脐血管前置)等,容易发生胎儿死亡。
(2)胎盘功能异常和胎盘结构异常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死亡。
胎盘功能异常一般发生于某些高危妊娠,如子痫前期、母亲贫血等。过期妊娠时,胎盘老化,功能减退,对胎儿氧及营养供应缺乏,并且过度成熟胎儿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差,因此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宫内死亡。前置胎盘往往会出现孕妇失血过多、早产、宫内生长受限等异常,从而增加胎儿死亡风险。轮状胎盘、膜状胎盘可使母体胎儿营养交换面积减少。胎盘早剥时形成胎盘血肿,当剥离面积达1/2时,可致胎儿死亡。胎盘感染时,由于炎性渗出增多、水肿,减少了母体胎儿间的营养交换,可造成宫内死亡。其他引起胎儿死亡的胎盘异常包括:胎盘梗死、母体-胎儿输血等。
4、死胎的预防
(1)对高危孕妇,如双胎妊娠、急性肾衰竭、羊水过少、妊娠期糖尿病、败血症等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妇要实行严格监护,适时分娩,尽量避免或减少胎儿宫内死亡的严重后果。
(2)脐带因素虽然不能防止,但可通过孕期的自我监护、胎心监护、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等预测和诊断,及时处理,降低围产儿死亡率。
(3)若胎动异常或发现胎心异常,如发现严重变异减速或变异减速混合晚期减速,经改变体位、吸氧等处理不见改善,提示脐带受压和严重缺氧,在胎儿成熟的情况下,应尽早结束分娩。
参考文献:
[1] 谢幸,苟文丽.妇产科学[M].第八版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
[2] 华克勤,丰有吉.实用妇产科学[M].第三版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.
[3] F. Gary Cunningham. williams obstetrics [M]. 24th edition,2014.
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:yxj-fck@yxj.org.cn 来稿邮件主题为:【投稿】医院+科室+姓名
小编微信:dq010110
网友跟帖